物價穩中慢降才符合全民利益
某些經濟學家說,物價每年漲一點,能剌激生産,促進經濟發展,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我們認爲上述觀點是錯誤的。理由如下:
一,物價漲一點,全民生活水平就下降一點,爲什麽要用犧牲全民生活水平的方法來促進經濟發展呢?
富裕階層不怕漲一點。如果加工資能同步跟進,並且工資漲幅超過物價漲幅,工薪階層和打工族就
能應付漲一點,但誰能保證呢?例如今年發生非典疫情,工資就無法同步跟進了。所以工薪階層和
打工族怕漲一點。工薪階層中年老的退休族,由於每次工資加得不多,所以更怕漲一點。絕大多數
人不是工薪階層和打工族,更不是富裕階層,他們又如何來應付漲一點呢?!
二,刺激生産,促進經濟發展的方法很多,爲什麽偏愛這種方法呢?國際上最先進的經濟理論早已摒棄
了這種錯誤觀點,我國某些經濟學家爲什麽還要撿人家的破爛呢?
三,提倡漲一點的人大概忘記了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什麽。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提高廣大人民
群衆的生活水平。有兩種基本方法讓人民富起來:
[1]壇加人民收入。因職業不同而方式不同。例如工薪階層和打工族靠加工資;農民靠種植和付業及農
閑時打短工。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不能惠及全民,只能是個體或族群得益。
[2]不斷降低物價。很顯然,這種方法惠及全民。如果物價是穩中慢降,相信不但不會傷害生産廠
家,還會降低原材料價格,減少生産成本,有助於經濟發展。試設想如果10年內物價降了一半,即使
人民收入不壇加,也相當於全民收入壇加了一倍。由於是全民得益,就顯得特別公平,特別受全民歡
迎。
四,由上分析可知,以上兩種方法同時應用,將能更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最理想的情況。希望國家領
導人能調控我國經濟到達這種理想情況,並一直保持下去。千萬別相信某些所謂經濟學家的話。
[20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