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是新贵族的代言人
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
“(上学)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教育是一种消费,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这就是说,优秀大学属于富人,贫苦人别问津;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荷包没钱别进来;老百姓不懂教育,要求平等教育的观念有问
题,需要转变。
好一个新贵族的口气。人民不得不怀疑,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指导教育部?还是新贵族思想在指引教育部?!
有位网友愤慨的评论道:“媚富到如此卑贱的程度,恶俗到如此高层的官员,让人震惊错愕。”
人民在质疑:“教育消费凭什么变态地成为了一种高消费?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学府,而是一
座利用其垄断性而进行商业运作的公司?”
更有位思想敏锐者指出: 教育部发言人的话是十分危险的。它的危险不在于有人说了什么,而在于目前这种无异于民族自残
的、荒唐的教育不公正在或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我们来看看世界其它国家吧!
美国哈佛大学,学生在注册时都要带上上一年父母的纳税表,全家收入在四万美元以下是免费的!即使不免费的学校也有各种不同类
型的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向政府申请助学金,而在校期间是不需付利息的。
朝鲜、古巴等国家教育是全程免费的。
对比之下,更感觉中国当前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富起来了,怎么老百姓反而上不起大学了呢!?国家领导者和全社会都应严肃认真的思考这一全国人民普遍感觉到的问题。
北大清华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它们所面向的应是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因为优质,所以哪怕再有钱,达不到最优秀
的标准也应无权进来。反过来讲,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即使是身无分文,名牌大学的校门对他们也永远应该是敞开的。
有个网友说得好:“教育不是产业,它是事关民族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不是老百姓的“消费”,它是国家和政府的责
任;教育不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它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权。”
我们希望中国教育的领导者认真思考这一全社会公认正确的看法。不要站在新贵族立场上想问题,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站在
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来想问题。
[20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