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创造是极英明的决策

   为此提出下面想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1 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是人才:高科学技术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但也要有较好素质的中低级企事业员工.

  虚构例子:某企业高科技人才创造出一新产品.高水平管理人才不仅将这个产品的生产组织得井井有条.并且能促使

  每个员工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每道工艺流程上的工作人员,都积极并有能力提出完善产品的合理化建议.因而

  补充了原设计欠周之处.结果是产品更优化,更畅销.  

2 人才靠教育.如何办好中国教育?众所周知的不说了,只提几点

 [1]教育应容许百花齐放,即发展多样式人才培养方式,以满足种类繁多的人才需求.

    每个高等学校要有自已的特色,因此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必统死.

   可能的后果是:某校学生外语水平特高;某校学生数理基础特好;某校学生动手能力特强;某校学生电脑技术高超;某校学生国学和中文水平杰出,------凡此种种.品种繁多的人才,正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所需求的.

   虚构例子:某企业欲研制最新一代航空发动机,聪明的研制领导者明白,单有航空发动机的人才是不完善的科研组合,他还吸收了下列人才:数理基础特好的;电脑技术高超的;材料科学知识丰富的;化学水平高的;外语水平高的.

   为什么?   航空发动机涉及材料;电脑设计,模拟;燃料及材料疲劳,腐蚀;数理基础特好的人往往能提出更新的理念来;科研人员尚须随时关注国际最新动态;

  [2]教师水平决定了学生水平.因此提高教师水平是当务之急.

     有一个办法是,高校可请有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兼课.

   最后,想重复多次讲过的话,再好的主意,碰上腐败,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