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心物价上涨的人思考我的提问
最近物价飞涨成了老百姓谈论的主要话题, 因为感到手上的钱在缩水,即使存在银行里也缩水。大家感觉有一支无形的手在掏老百姓荷包中的钱。于是本是专家关注的经济学问题,也成了普通老百姓探讨的问题。
人们都知道的常识是:社会上流通的钱的总量大于可购买货物的总量,物价就会涨。大得越多,涨得越快。自然就会提出下面问题:
1 为何社会上会有那么多流通的钱?
2 为何可购买货物总量相对流通的钱不足?
我不是经济学家,但从我了解到的情况作出下面回答:
1 中国大量出口,得到的外汇都必须到央行换成人民币。央行的人民币是开动印钞机印出来的。这就是说,出口量越大,印的钞票越多!社会上流通的钱的总量当然会很快坛加。2010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6483亿美元。按近年的平均汇率计算,印钞机为此须多印出约18多 万亿人民币,它是 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5倍多。
2 中国大量出口时,通过出口退税和亏损补贴方式进行财政补贴[据悉也是用开动印钞机印出来的钱--有待证实],造成中国商品在国外廉价,相对于国外人的年收入来说,更是极其便宜。国外进口商得到高利润更乐于来中国进货。于是中国国内的可购买货物的总量当然会降低。
要申明的是,我支持出口。德国和日本也是大出口国,但为什么中国出了大问题呢?请全国网友都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的直觉想法是:企业得的外汇不应到央行去换人民币[最多很小一部分去换],央行就不会大印人民币了。企业自己有可用的外汇, 使用外汇的风险由企业自已承担,而不是由国家[即全民来承担]。企业也更活了。也用不着给予补贴和各种免税退税优惠了。[不知德国和日本也是这样做的吗?]
以上想法供中国财政政策决策者参考。
[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