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發展何種軍事技術
“兩軍相遇勇者胂”。過去短兵相接的戰爭時代,被認爲是兵家名言。但在現時高科技戰爭時代似乎
要改寫了。因爲,現在的戰爭已是遠距離的戰爭。
遠距離戰爭取決胂負的要素主要是:
一,誰先發現敵人並確定敵人的準確位置。
二,誰打得更遠更准更狠。
無論是戰略武器或戰術武器都應按上述兩條要求來研製發展。爲了更清晰表達上述觀點,舉一些實戰
的或假想的例子:
1,最近一次伊拉克戰爭中,英國坦克和伊拉克坦克相遇,兩軍坦克的距離是,伊拉克坦克的炮彈打不
到英國坦克,而英國坦克的炮火卻能打到伊拉克坦克。結果可想而知,伊拉克坦克全被摧毀。
2,A國和B國空戰,A國飛機尚未發現敵機,自己就被擊落了。因爲B國更早發現了A國飛機,並用了飛得
更遠,打得更准的導彈。海戰也將是這樣進行。
3,A國轟炸B國,B國破解了A國的隱形技術,在B國國界之外就發現了敵機,並用遠端精確地空導彈擊落
了全部A國飛機。
由此可見,中國應發展陸地,水上,水下,空中,亞太空,外太空的偵察,定位,導航手段,及早
發現目標,引導導彈精確擊中目標;應發展打得更遠更准的導彈;應發展極高爆炸力彈頭,一個就
能摧毀一艘航母,至少使其失掉戰鬥力;應發展高水準的隱形技術;應發展干擾和摧毀敵方偵察和
導航的技術。
試舉一假想例子:一A國飛機入侵B國,它的速度並不快,機動性也不太好,但很難發現它,更難確定它
的準確位置和飛行參數,因爲它有高水準的隱形力和干擾力。B國的攻擊飛機和導彈尚未起飛,就被擊毀。
因爲A國的飛機能更先發現B國的,並使用了比B國更遠端更精確的導彈。A國飛行員知道,即使被發現,A國
的導彈也打不到自己,因爲自己尚處於B國導彈有效射程之外。而B國的卻在A國的有效射程之內。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中國在研製導彈,飛機,軍艦,坦克等各類武器時,重點應放在什麽地方。
[200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