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未能使中国社会民主化?
一 是毛泽东不了解民主吗?
用事实来回答吧!
1944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高呼 “七月四日万岁!民主美国万岁!”
二战时期,中共领袖毛泽东说 “每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美国官员应当对中国官员谈民主。”
几年前网上出现的解密资料上显示,1956年毛泽东在看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对身边的人说,英美国家不可能出现斯大林这样的错误。
上述史实表明毛泽东充分认识到民主的重要性。证明他是一个政治智慧 很高的人。
二 接下来的问题是,对民主有正确认识的毛泽东为何不将中国建设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即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呢?
大大小小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个人强烈的权力欲阻挡了他.而在他 人生的后半期,更加膨胀起来的个人权力欲促使他走向了他对民主正确认识的反面,强化了个人独裁权力, 导致从1957年到1976年,犯下了一糸列错误,甚至是极严重的错误。使自己原本可能很光辉的形象蒙受巨大损失。
三 重要教训是什么?
民主化对领导者是一场革命.只有放弃私利,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才能完成这项历史使命.
由于才疏学浅,本文只能是一块砖,希望引出玉来.
[2010-09-07]
网文补充:写完上面网文后发现下列材料,进一步证实毛泽东早在1945年对民主就有深刻认识.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毛问黄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然答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显然,黄炎培先生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中国共产党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吗?
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地方的事,公之于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