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力的思考 [3]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可推广为,严校出人材

     中国高等院校要培养出优秀人材,必须严格冶校。在高等院校生活多年的人,大慨都感觉到现实状态

已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去做。

     “严”字包含那些内容呢?

   1,入学严。中国的高考是严格的,它挑选了优秀的青年进入了高等院校。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进步大

,教学质量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差,除了创新能力稍差外,其它方面均达到先进水平。

 2,毕业严。这是必须加强之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考试不严,甚至变相送分。考试过关变得十分

容易。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中学时的勤奋变成了懒散。其根源是学校领导者冶校不严造成的。

     为什么中学严,大学不严呢?这是中国当前教育事业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最直截了当的回答是

,中学有高考压力,大学却没有什么压力。因此,中国教育领导者必须让高等院校也感受到强大压力,促

使高等院校严格治校,特别是把好学生质量关。

 3,挑选师资严。学生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所谓名师出高徒。某重点大学对毕业生调查下面问题

:教过你的教师中有多少人你认为是有水平的教师?学生回答的统计结果是只有半数.从国外中国留学

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中也显示,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师中,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人真正达到世界先进国家

的大学 教师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这已成了影响中国大学水平提升的瓶颈。

这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4,提升职称和授予学位严。八十年代初,刚恢复职称提升时是比较严格的。到九十年代,严格性大

下降。一些掌权者和投机者用各种出人意料的办法[例如学术腐败],获得了教授,博导的称号。投机取

巧之风开始发展。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老老实实做学问和工作的人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这一歪风现已发

展到博士,硕士生的招生和授予问题上。多家报刊已对此提出了批评。例如,03-02-16出版的羊城晚报

A12版上得之言先生写的“到底要培养多少‘水’博士”一文,就强烈反映了全国有识之士的严重忧虑和

看法。有关领导人,持别是科技教育界的领导人能无动于衷吗?

 5,教学管理严。促使教师竞竞业业的工作,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若不然,教风和学风将每况愈下。一

个老教师谈了他的亲身经历:学生要求讲浅显的内容,不要讲艰深的,被他拒绝,并严厉的批评教育了学

生 。结果招致学生很大意见。考试时,发现有人交头接耳,他提出警告。那个学生反而说他态度不好。相

反,一个变相泄露试题的教师受到学生欢迎,一个两周无故不上课的教师,学生竞评他优秀。五十年代考

试舞弊是件很羞耻的事,现在却成了司空见惯的小事。学风和教风怎么变得如此之差?!这位老教师所谈

的情况实际上有一定的普遍性。希望中国教育领导人切实抓好教风和学风。

 6,教材现代化。一个能严格冶校的校长,必然会抓好教材问题。绝不允许一个教师使用跟不上科学发展

的教材。把已过时的知识教给学生,既误人子弟,又误了国家。教材现代化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水平高

的教师,通常外语水平高,能随时关注世界科学的发展,对本门科学的现状非常了解。附带提一下,一个

大学能否与国际水平接轨,与该校教师的外语水平密切相关。

  中国要提升科技竞争力,必须提高大学教育水平。因此,要任命有学识,有魄力,有高度振兴中华民

族责任感的人来担任国家教育的领导人,并在人大常委会监督下进行工作。同样,国家教育的领导机

构要任命有学识,有魄力,有高度振兴中华民族责任感的人来担任大学校长,持别是那100所重点大学

的校长更要严格选拔。国家教育的领导机构尚须严格监督各大学校长的工作。既要明察,更要暗访

发现不称职的要立即撤换。持别要防范那些喜欢做表面文章的校长。不要只坐在北京的办公室中听听下

面的汇报,或下去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要像朱总理要求的那样,脚踏实地有成效的工作。

   邓小平说,一个部门若有几个明白人,事情就能办好。希望中国教育领导者是明白人。

  [200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