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力的思考 [2]
1956年,我听日本学术会议会长[相当于科学院院长]茅诚司先生的演说,他介绍了日本电子显微镜
技术是如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1950年,日本尚处于经济落后时期,一位教授带两个学生,从国外买
来一台电子显微镜,开始学习,并进而研究。他们拆卸,研究各部件。仿制,组装,反复试验。终于造
成了日本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他们的工作很快吸引了大公司。财力,人力都跟上来了。到了1956年,日
本电子显微镜已基本赶上世界水平。那位教授和他的两个学生都成了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今天日本的
电子显微技术更上了一层楼。
上述事例表明,如果选定正确的科研攻关方向,吸收优秀人材,组成稳定的,不断壮大的科研
骨干队伍,不受干扰,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通常都能取得重大进展,甚至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
水平。
中国的核武器,火箭,航天技术能有今日,不正是这样做的吗!?再次证明了上述论断正确。
再来看看反例。
1971年,我参观中山大学物理实验室。几位正在搞波谱仪的中年教师,用极其遗憾的心情对我
说,在54年,日本和我们几乎同时起步搞波谱仪,大家水平差不多,可是现在,日本已大大超过
我们。是中国人笨吗?绝不是!我们的科研受到的冲击太多了,各式各样的因素造成人员流失,
队伍不稳,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浪费到其它方面去了。这也许是中国科技竞争力落后了
的真正历史原因。
当然,我们现在不应化时间去追究历史责任,而应着眼于未来。想办法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这
就要求我们必需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工作,用更快的速度前进。
聂荣臻元帅领导的国防科工委,用较短的时间,把原子弹,氢弹,远程导弹,卫星搞出来了。这说
明中国人有能力按上述要求去做。他所使用的领导方法,组织形式,仍值得今天借鉴。众所周知,国防
科工委的科研受到的干扰最少,从而保证了他们成功。只要中国保持稳定,扫除了学术腐败,全国所
有的科研受到的干扰就能减至最低。如果全国的科研工作都能像聂荣臻元帅那样抓好,如本文开头
所指出的那样去工作,再加上高等教育能源源不断的给科研队伍输送大量高质量人材,中国的科技
竞争力就一定会迅速提升。 [0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