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力的思考 [1]

    中国和印度都是十亿人口以上的大国,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而长期贫穷落后。几乎在同一时期站了

起来,开始了民族的振兴。半个世纪过去了,两者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最具有可比性。本文

将不用中国的长处去比印度的短处,却要以中国的短处去比印度的长处,用我们的习惯用语,叫做找

差距。只有认清了差距,才会使国人产生危机感,急迫感。才能奋起直追。才能使中国在全世界日异

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又取决于教育,而高层次的人才又特别取决于大学教

育。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过,“大学代表人道主义、坚韧性、理性、进步与真理的探索,它代表

人类朝着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所以,印度政府对大学教育一直投入很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

国人恶梦刚醒,发现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大踏步向前走了很远。此时的印度人中每一万人就有160多

人受过高等教育,美国有900多人,前苏联有近700人,而中国只有十多人。和印度相差十倍。可以想见,

那时的邓小平该多么着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赶紧抓好教育。我们确实也行动起来了。记

得当时出现了“学校戴帽风”,给中专戴大专帽,给大专戴大学帽。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急于求成心

理。但是,教育上水平,绝非一日之功。我国经过近廿年的追赶,印度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仍大大超过我

国。现在印度教育产业规模是全国GDP的4.7%。印度
贯大力投入高等教育产生了丰硕成果,当前印度科

技人员的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为印度提高科技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近十来年,在教育,科技人材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巧妙应用经济学手段,把中国经济搞上去了,

使两类竞争力提升了十多位,实不容易。但是,仅用经济手段是提升不了科技竞争力的。所以教育和人

材的巨大
落差就必然会显示出来:科技竞争力倒退了十位。

    全国有识之士都应该为国家决策机构提供办法: 中国如何尽快赶上去?

    人材的质量取决于高等院校的质量。印度高校的师资、教材、教学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差

别不大,特别是印度著名的国家重点大学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和6所理工大学。他们的师资、教材和教

学管理,与世界名牌大学几乎在同一个水平上。所以,凡是在印度这2所国家重点大学和6所理工大学学

习的毕业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公司里尤其受到欢迎。

    提问:中国大学的师资、教材、教学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差别有多大?中国有多少所大学

达到印度这八所大学的水平,与世界名牌大学几乎在同一个水平上?

  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调研上述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         [0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