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陵的故事

   1940年2月25日在重庆嘉陵江边的北培,一个男孩,诞生在一个从长江下游逃难来四川的普通家庭中,是家

中最小的,乳名陵陵,以表征出生地是嘉陵江边,但大家也常叫他铃铃或小铃(陵)。他自幼聪明伶俐,善解

人意。有一次,他的二哥被父亲处罚不准吃饭,当时才三岁的陵陵心里难过,就从厨房偷饭菜送给二哥吃。父母

知道后赞叹他天性善良友爱。他的两个哥哥,分别年长四岁和七岁,小时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玩三人重叠背

,被姑姑看见了,立即笑着警告:“你背他,他背你,背得铃铃头开花!”两个哥哥知道可能的后果后,立即停

止了游戏 ,因为他们都十分疼爱这个小弟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的生活都非常艰苦,孩子们能吃到一块饼

干或一粒糖果,都会万分高兴。姑姑在五里外地区工作,每星期六下午来铃铃家,总会带点札包[四川当地农民

把打包的杂食叫札包]给孩子们吃。所以三岁多的铃铃,总盼望星期六的到来,到了那天下午,就会跑到姑姑来

的那条路上去,并朝姑姑来的方向张望,妈妈和哥哥都笑他在等札包。其实,哥哥们又何尚不在等札包呢?

  陵陵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964年大学毕业后投身国防工作,常挑起技术攻

关大梁,解决不少技术难题,得过许多奖项,受到上级和同事的赞赏和尊敬。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过

付厂长和总工程师。他在家孝敬长辈,关爱子女和兄弟姐妹,对亲友和晚辈友爱。对同事和朋友热情诚挚,时时

处处替他人着想,唯独忘记自己。记得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他出差上海,许多同事托他带各种货物回来,他都

一一答应,回厂时,背上和胸前挂满了大包小包,累得气嘘嘘的。同事们那里知道,他是带着伤残的身躯在帮别

人的忙。那时的陵陵,五页肺已切去了三页,肋骨去掉了三根,如何能这等负重?

   [未完,待续]

 

 

 

 

 

 

 

 

 

 

 

 

 

 

 

 

 

 

 

 

 

 

 

 

 

 

 

 

 

 

 

 

 

 

 

 

 

  姑母抱着半岁的陵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