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故事
一
周恩來
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到廣東省新會縣視察,該縣的縣委書記看到周恩來總理日夜操勞很辛苦,就想
在周總理離開新會的前夕,悄悄爲總理設宴送行。宴會地點就安排在縣委院內的一間小屋裏;廚師,就是
縣委伙房的竈事員,而且沒什麽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儘管這樣,在吃喝將近結束時,周總理語重
心長地說:“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這樣一頓飯,你請不起,還是讓我出錢,算
我請客吧!”周總理隨即示意他的秘書,把300元人民幣交給了縣委的司務長。
二
朱鎔基
據媒體報道說,一次朱鎔基總理開完會,被主人帶到宴會大廳,他穿過擺滿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
酒宴大廳,先是來到他所應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沒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會大廳的一個角落,要設宴人就
在這個大宴會廳的一個角落裏另擺一桌,由他和他的秘書,吃工作餐。
由於朱總理不肯就坐大雅之處,而就坐在衆人的一邊吃工作餐,致使上千賓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三
溫家寶
“十六大”之後,溫家寶總理的第一站到了貴州。在吃飯的問題上,他對自己和隨行人員要求特別的
嚴格,謝絕基層同志的宴請。他對個人吃飯有“三條標準”,即:第一,不讓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進
食;第二,要求飯菜夠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關於飯菜的質量提出十二個字:“清清淡淡,湯湯水水
,熱熱乎乎”。
要說溫家寶總理到基層檢查工作與他人一起吃飯的事也有,那是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一次是大年三
十除夕夜,在礦井下與工人一起吃餃子;一次是白天,他去煤礦檢查安全工作,在井下與工人師傅們一起
坐在坑道邊上吃包子。
[2005-02-16]